最新发布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视野 >> 正文

我国学者在陆地生命起源中基础物质合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12月15日 16:13 初航 吕大炜 任建国  点击:[]

(A)云南腾冲陆地热泉自然硫      (B)自然硫半导体能带结构

(C)自然硫光催化还原CO2形成HCOOH的分子机制

(D)和自然硫在早期地球陆地热泉中对HCOOH最大积累量的估计与影响因素

图1  地球早期陆地热泉的介质条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2042、91951114、91851208、41522201)资助下,北京大学鲁安怀、李艳课题组为地球生命陆地热泉起源说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研究成果以“自然硫光还原无机碳(+IV):对陆地热泉生命起源物质合成的启示(Photoreduction of inorganic carbon(+IV) by elementalsulfur: Implications for prebiotic synthesis in terrestrialhot springs)”为题,于2020年11月18日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c3687.

  近些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地球生命陆地起源新学说。不同于有丰富理论模型与实验证据支持的海底热泉起源假说,目前鲜有关于地球生命陆地起源学说的实验和理论模型,特别是陆地热泉中地球原始小分子有机物质形成的可能条件与途径尚未被揭示与认知。

  该团队模拟地球早期陆地热泉的介质条件,发现陆地热泉透光层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硫矿物(α-S8,俗称硫磺,图1A),在波长小于280 nm的紫外光(UVC)辐射下,可持续还原大气二氧化碳(CO2)形成典型有机小分子物质之一的甲酸(HCOOH)。研究证实,自然硫是一种兼具间接带隙(2.6 eV)和直接带隙(4.4 eV)的半导体矿物,UVC激发下的直接带隙跃迁模式将电子从π*反键分子轨道(价带)直接激发跃迁到σ*反键分子轨道(导带)上。导带较高的能量赋予光电子强还原性(-2.34V vs. NHE, pH7),可耦合质子直接还原CO2(-1.90Vvs. NHE)形成HCOOH(图1B)。同时,自然硫环状S8分子结构可发生光致断键,产生的表面活性硫自由基促成CO2在矿物表面的化学吸附与电子传递(图1C)。该研究根据自然硫矿物含量、早期地球陆地热泉占比、紫外线穿透深度等参数评估了这一反应模型在早期有机物形成与积累中的贡献。结果显示,若要达到与传统模型(闪电和陨石撞击等成因)相当的有机物年积累量(109-1010kg),仅需要10 μM的自然硫悬浮于占地球表面1%的陆地热泉10 cm厚的表层透光层内即可(图1D)。

  自然硫作为火山地质作用产物,在火山活动较为剧烈、陆地热泉较为普遍的地球早期,自然硫光催化还原原始大气二氧化碳合成生命起源基础物质的数量应十分可观。自然硫是目前所发现的具有最高光电子能量的半导体矿物,还可高效、温和地促进其它生命基础物质分子的合成转化,体现了地表天然半导体矿物转化太阳能促进地球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巨大作用,也为寻找或探测地外行星生命物质和生命信号提供了新线索。

关闭

相关链接
|
Copyright 2015-2023 重庆师范大学 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谭华山

E-Mail:6510388@qq.com

重庆师范大学 科研处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综合办公楼2楼

邮箱:kyc@cqnu.edu.cn

官方QQ群

官方微信群

科研管理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